Sunday, November 28, 2010

教育杂谈十一:政治思想教育

美国有一种说法:年轻人如果不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他就是个无情的人。年纪大了,如果还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他这一辈子就没学到什么东西。美国从来没有经历过马克思定义下的社会主义,但是在七零年代美国还是经历了一个新定义下的社会主义(即国家通过税收劫富济贫)过程。当时,大家过得都很压抑。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按照Friedrich von Hayek的话说,年轻人又开始通过看他三十年代写的书来寻求新的出路。最后,美国人把Ronald Reagan选入白宫,然后,美国开始renaissance(重新复生的意思,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就是这个词,可惜中文翻译时把原意给丢掉了)。

最近奥巴马大举复辟,利用所有机会,以明天不过日子了的劲头,大举花费未来纳税人的税钱。害到小企业完全不能拿到贷款,同时面临高风险(例如通货膨胀难以预料,或者新税法让老百姓将盈利交给国家,自己负担亏损)。最近很多银行要求小企业用现金抵押贷款。对于小企业来说,这种要求近乎荒唐。如果我手里有现金,那我还为什么要费事向你贷款?银根紧张,导致很多小公司眼睁睁地坐失眼下的生意机会,进而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一失去开拓精神,必定开始“老一套”。“老一套”最不需要的就是不了解“老一套”年轻人,导致目前年轻人的失业率两倍于平均失业率。从这点上,奥巴马一举将美国变成了欧洲。难怪美国人那么快地觉醒,认识到奥巴马不是他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包括中国留美学生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却一时很难解决。

从挣钱角度讲,目前最好的工作是到政府里去当官僚,又有工作保障、又有各种福利(包括退休福利)、还不用起早贪黑地工作。除了联邦政府,美国各州也给政府职员,包括教师等等,很好的薪资和福利,搞得纳税人的钱越来越多地要交给教师。无形中,对于那些为这些政府官僚挣钱的私营企业来说,特别是的那些创造工作机会的私营小企业来说,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少,雇到的人的质量也越来越差(聪明人都去政府当官僚了)。经济的确就会面临停滞不前。现在,和七十年代的所谓stagflation比,差的就是inflation(通货膨胀)。联邦储备银行大举购买国债,导致国债持有人大量出售国债(一般来说,多了一个大买家,会使被买的东西更值钱),很容易触发联邦储备银行自己预期的通货膨胀。那美国就充分回到七十年代末了。

上面这一套是政治说教。问题是:家长要不要向孩子介绍外部世界的现实。从最基本的层面讲,孩子脑子里的实际经验不多,所以生活在一个梦幻世界里。很多公司,例如迪斯尼,赚得就是这个梦幻世界的钱。我女儿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一去迪斯尼专卖店,就很清楚哪个是睡美人,哪个是灰姑娘,哪个是木兰,哪个是Pocahontas。而且他们最喜欢去的商店就是迪斯尼专卖店。问题是,家长什么时候和孩子说:圣诞老人不是乘鹿拉雪橇从北极来送礼物的,而是这些商店的季节性职工。他们存在的目的,不是把礼物送给孩子们,而是鼓动家长大买礼物,以增加他们雇主的利润。

当然,我完全不主张家长告诉他们的年幼的女儿睡美人、灰姑娘都是迪斯尼为其股东牟利搞出来的文化产品。有一年,我儿子刚上学,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羡慕儿子天天背个书包。后来,有一个专营迪斯尼产品的学生家长送给我女儿一个画满这些“公主”的书包,这孩子居然天天背这个空书包上幼儿园。天天不忘背去、背回。过了些日子,这个书包在迪斯尼商店上架了。这个小丫头看到以后,就说大叫:“爸爸,我有这个。”然后就把那上面的“公主”又跟我唠叨一遍。当时她的那种自豪的表情,就像她有这些“公主”的手机号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哪还有什么事实不事实?我早就认头被这些公司给绑架了。我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跟着这些公司鼓吹这些故事、人物。

但是,我一直认为,家长要在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地开始利用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向孩子解释世界的真相。真相和故事的区别就是故事往往过渡地简化了世界上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在《教育杂谈五:当今学校的最大问题》里提到的Michelle Rhee的事。对于我来说,说破大天去,评价一个学区总监,除了靠毕业率、考试成绩等指标衡量出来的学生状况之外,其它一切都是废话。但是在华盛顿特区,教师团体就能够蛊惑家长,让家长们不去想他们孩子受否受到了教育这类切身的实际问题,而去想那些没用的,转而把责任不在Rhee的问题转嫁到Rhee的身上,进而把问题情绪化,进而把Rhee妖魔化,进而把Rhee赶走了。这些家长也不想想,这样他们是不是把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孩子)给买了,还帮人数钱。

天下的政府作事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会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说法,骗取老百姓的支持,然后做为自己谋福利的事情。教育孩子,家长面临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不想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本相?

目前世界潮流有两个,一个是依靠政府,另一个是依靠人民。政府介入老百姓生活过多,自然就会降低人民的自由。试想,在一个社会里,一个人挣的钱,完全归他自己所有。那么,这个人就会利用这个钱扩大生产,通过雇人去挣更多的钱。在另一个社会,一个人挣的钱,完全归政府所有,由政府来“救市”,或者说“刺激经济”。换句话说,政府把税钱(更准确地说是未来的税钱)拿去做无用功。奥巴马的刺激经济计划,使得很多城市,把本来好好的公路,挖得乱七八糟,施工期间造成交通问题不说,有些“美化市容”工程,在完工之后,大家发现竟然把路面变窄,造成了交通堵塞。不知道这是不是什么人用纳税人的钱创造下一期的扩充路面工程的必要性。

有意思的是,很多美国年轻的企业家当年不光把票投给奥巴马,而且还为奥巴马捐了大量的竞选经费。奥巴马一上台,就立刻开始妖魔化企业和企业家,让广大老百姓憎恨这些不给他们工作的企业家,支持政府“刺激经济”。看到目前的美国投资环境,有钱的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前些日子看到统计,美国人手里等待时机的闲钱,高达好几万亿。有钱没有地方去,导致着高档消费品市场红火。这自然又给奥巴马之流增添了一项妖魔化企业家的口实。

孩子在走向世界的时候,面临很多选择。如果我们负责地希望他们自己做出这些选择,就一定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从极端化的角度来说,孩子有两个选择。第一,他们可以为政府打工。第二,他们可以自己出来当企业家。为政府打工,所追求的,当然就是稳定工作,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混退休。如果自己出来当企业家,其中的艰辛,只有出来自己干过的人才知道。我的律师事务所受理商业类、知识产权类法律业务,所以我因此也结识了很多企业家。他们为了企业成功所吃的苦,说老实话,我都不好意思在这里写下来。遇上奥巴马这样的政府,他们还要充当人民公敌的角色。有的时候,和他们闲聊,真让人觉得天下实在没有公理。我所在的这个办公楼里面,除了东亚银行属于大企业外,其它都是小企业。在奥巴马上台之前,晚上10点,停车场里面停满了高级轿车。换句话说,员工都回家了,老板还在上班呢。奥巴马上台之后,很多公司都开始一周四天工作制,以避免裁员。停车场晚上也就请净了。

孩子长大以后,就要自己为自己选择职业。如果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这些冷酷现实,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犯错误。当年我为政府提供咨询,发现国防部雇了很多律师。到这些律师的办公室看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里面怎么那么多哈佛、耶鲁法学院的毕业证书。当时我问律师部的头儿这是怎么回事。我最好的描述就是她和我苦笑了一笑,什么都没有说。可见她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不愿和外人说。我不禁就想,二、三十年以前,这个从哈佛法学院刚刚出来的姐姐恐怕也是条汉子,今天竟被政府磨成这样了。

就我个人来讲,和很多企业家一样,自己有了自己的公司,然后公司的业务走上正轨以后,我还是觉得,无论奥巴马如何妖魔化企业家,我还是喜欢自己创业,或者在私营企业工作。至少,在私营企业里,一个人不用一天到晚去想那些没用的人事关系。在私营企业里,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即便在私营企业里打工,只要一个人可以把工作做好,只要一个人可以向老板证明他是个可用之材,其前途毋庸置疑。很多人觉得在一个私营企业里工作,他们不必担心公司的前途,做决定的时候不用从公司的长远着想,这就大错特错了。你不为老板着想,老板如何无从发现你是一个有用之材。在政府里混,人事关系、论资排辈一般比技能更重要。

对于打工族老说,的确有一个将自己的前途寄托在别人的决定之上这个问题。例如,当公司老板把公司的发展方向定错了以后,公司遇到财务困难,就很可能进行裁员。这个裁员的板斧,通常就会落在那些没有被老板看上的雇员的头上。但是,话说回来,即使自己开的公司,把方向搞错了,经常遇到的是灭顶之灾,不是裁员可以解决的。

一个孩子将来在美国社会里做事,和他的政治思想有很大关系。如果他想轰轰烈烈,那就要到小公司里去。如果他想专精人事关系,那就要去政府。作为家长,要把这些关系和他解释明白。至于是选择去政府,还是去小公司;至于孩子将来是想鼓吹社会主义、到政府里去当官僚,还是主张还政于民、发展经济,我觉得倒是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