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9, 2009

移民政策的新动向

奥巴马上台以后,对劳工组织唯命是从,所有政策都为工会让路,因为他三年以后的竞选连任,需要工会的支持。对于其它组织,奥巴马的办法是口头上说支持,但是没什么真正行动。例如,最近奥巴马大谈为小企业争取活路。但是他的办法是鼓励大银行向小企业增加贷款。岂不知,小企业最需要的,不一定是更深一步地变成银行的奴隶。如果政府真想让小企业成为经济复苏的原动力,那就要对小企业减税。债务压力之下,小企业不可能做开创性的事情(因为开创性项目的风险都大于银行愿意承担的程度)。减税却可以直接鼓励小企业冒险。要知道,现在威震世界的Google,在1998年创业的时候是个小企业。

因政府屈服于工会而受害最深的群体中,有H-1B外籍劳工。H-1B持有人的工作,既不是农场劳动力,也不是城市清洁工。美国人往往很愿意干这些工作,只是没有资格。很多美国公司(例如像Google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外国人来填充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劳工的价格不是首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劳工组织不顾美国公司找不到合格的美国人这个事实,觉得这些外籍劳工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因此要求政府收紧政策。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这些H-1B人士三年以后不会有投票权,所以这是个有利无害的顺水人情。受害的,自然就是那些H-1B持有者了。

凡是在美国呆过一段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工作,没有几个是终身的。目前的移民排期,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超过7年,对于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来说超过4年,还要加上申请绿卡前的OPT和H-1B时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换工作的几率很大。以往,在H-1B持有者失业以后,只要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再找到新工作,移民局不会刁难转换雇主的(H-1B Transfer)申请。

今年伊始,移民局开始大量拒绝原始H-1B申请(移民局惯用的借口之一是所申请的工作不需要学士文凭)。Google提出的300个申请中,有90个被拒绝。这种高拒绝率的结果就是H-1B的名额上上下下,好几个月没有明显下降(移民局每收到一个H-1B申请,就会减去一个名额;每拒绝一个申请,就会加回去一个指标)。

在处理原始H-1B申请的高潮过去以后,移民局开始对付H-1B Transfer。有些Transfer的补件通知(RFE)要求前后两个公司同时提供支付工资的证明,加上H-1B持有人个人银行相对应的存款证明,这样移民局就可以考察这个H-1B持有人两个工作之间有没有空隙。严格地从移民法讲,H-1B持有者一旦没有工作,H-1B签证就自动失效。有律师披露,移民局发现任何空隙,就会拒绝Transfer的申请。虽然这种做法尚不普遍,但是这种动向不能不引起H-1B持有者的注意。目前美国的失业率相当高,一旦H-1B被裁员,即便老板给两个星期缓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工作不是一件容易事。

与此同时,以往H-1B持有人出国,回美国签证基本上都会得到批准。从今年开始,国外领事处开始审查H-1B申请,因此出去了回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身份还没有搞定的人,要随时注意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动向。

Sunday, November 22, 2009

面对不断提高的失业率,华人企业要作长远打算

10月份,又有近56万人加入失业大军。高出预计。根据劳工部的数据,失业人数已经接近1600百万,使全国失业率,超过10%,达到10.2%。创下26年新高。白宫除了宣称其经济刺激方案已经产生了100万工作机会外,宣布将失业救济金延长14周;对于加州这样的失业重灾区,延长20周。

美国的大企业,依仗经济学家的形势分析,和以往面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所以在去年,一听到风声不对,早已开始大举裁员。到了今年,大企业的业绩都相对良好。对华人小企业来说,情形就不一样了。很多小企业主,认为自己的企业可以以原型度过难关,一直顶着逆流,坚持不裁员。销售缓慢,加上贷款困难,使得雇员对于小企业越来越贵。削减开支的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小企业来说,雇员和老板的关系比大公司要近得多。裁员对于很多老板来说,有点像把家庭成员赶出家门,不到万不得已,很多老板不想使出这招。但是,目前的经济现实不容否认。政府大幅度借款赤字开支将市场上的现金扫荡殆尽,同时出于政治考虑,宣布与富人为敌,对于盈利课以重税,加上廉价外国货造成的持续压力,已经使小企业主四面楚歌。向前,投资冒险实属唐吉坷德;向后,不裁员如何提高效率?

小企业主面临的问题,是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现实面前,如何自保,并且顶住这股强大的裁员压力。当然,如果目前的员工人数太多,无法长期维持,那么雇主就应该立刻制定一个切实的计划,将工作按重要性重新排序,然后决定什么可以裁掉,进而算出来需要多少员工。制定裁员计划的时候要现实,以持久作战为基准,切忌今天裁三个,下周裁两个,因为这样会导致现有的员工人心惶惶,不能专心工作。裁员以后,老板要把计划公之于众,让大家都了解现状,齐心合力共渡难关。

精兵简政最需要的是对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一个有效的测量办法,否则裁员以后,老板可能就会立刻发现原来有人干的事情现在没人干了。裁员一定要导致提高效率,才能增加竞争力。如果该做的事情没有人做,那么就可能失去客户。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生意很可能就会每况愈下,一发而不可收拾。

增加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让一个人可以干多人的事情。也就是说,公司要有意识地增加职工教育。一个人不来上班,他的工作可以立刻分给几个人,使得公司的作业不受影响。在公司改型的时候,老板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那些显示出领导才能的员工,并对他们进行破格提拔。

当然开源节流的方法很多,利用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来节省人力,通常是事半功倍的;允许职工在午休时间上网八卦,同时严禁在工作时间登陆与公司业务不直接有关的网站。总之,企业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创造力,才有机会最后得以生存,因此胜出。

Sunday, November 15, 2009

华人开公司 品牌很重要

原载《侨报周末》2009年11月15日

很多华人在美国靠自己的双手白手起家,自己开公司。这在华人社区,已经成了气候。华人公司鳞次栉比。但是,华人企业家往往没有受过正统的企业管理教育,常常因为搞不清楚有关企业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吃亏。在基本概念之中,最缺乏的恐怕要算知识产权这个概念。

大家都明白卖东西赚钱这个道理。这里说的东西可以是商品也可以是服务。例如,餐馆的性质是商品服务兼而有之。但是对于品牌的价值,就不太了解。品牌属于知识产权范畴。一个生意想要做大一定要把品牌立起来。当一个公司建立起了信誉以后,客户就会对这个公司的产品产生信任。这种信任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例如,丰田(Toyota)汽车在美国通过长时间的销售,慢慢地把自己的形象从便宜车变成了质量可靠的大众型车。这种信誉导致很多人不考察其他品牌,特别是美国品牌。这对丰田来说是一个极其可贵的品牌价值。看看华人社区的停车场,除了如奔驰(Mercedes-Benz)和宝马(BMW)这类欧洲高档车外,几乎成了丰田车展。

但是,除了长时间高质量的服务以外,品牌还依靠一个详细的保护计划。

以汽车行业来说,它受到很多法律的影响。 例如,各州都有不同形式的相关法律,要求厂商允许顾客将有一定问题的车全价退回。

另外,汽车很可能出问题,如果有伤亡就很可能会有人起诉汽车公司(且不说汽车公司是不是真的有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公司一定要有计划如何保护自己。这里包括适当的保险,适当的应对各种诉讼的律师、法庭费用和赔偿费用。有的时候,打官司会对产品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花钱消灾对公司可能最合算。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有人无理起诉公司,那么公司就可能会以奉陪到底的对策应诉。总之,对于各类麻烦,公司不能躲,要正面应对。

保护公司品牌还包括遵纪守法。

例如,各州都有所谓劳工保险(Worker’s Comp)法律。有些华人公司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我们就遇到过运输公司,不为自己的卡车司机买劳工保险的事情。事故之后,公司老板的借口竟是他的司机提出不买劳工保险,以换取一小时两块钱的工资。例子里的公司,在事发之后,自然是关门大吉。劳工保险法的本意其实是保护公司。也就是说通过劳工保险,公司不会被工伤案件拖下水。

心存侥幸的企业家没有考虑到两个方面:

(1)保护品牌的工作要一开始就做。否则,一旦出事,公司就立刻面临破产,而使得多少心血付之东流。对于很多移民来说,开公司时的岁数都不小。重新打鼓另开张意味着另外10年的苦斗,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2)公司的业务越大,出事的几率也就相应越大。如果公司没有保护品牌的计划,一忙起来,企业家往往就陷入繁杂的琐事之中,而不会有精力来建立一个有效的品牌保护措施。

当然,保护品牌有代价,将这个代价打入成本就会降低一些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是,从全盘考虑,省这个钱的后果是因小失大。

Sunday, November 8, 2009

品牌的价值到底有多少

打造品牌是一个既花钱,又费力的事情。那么,公司有必要做这个事情吗?凭着产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市场来直接做生意难道不是更直接,更省力吗?

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对于品牌的价值缺乏了解。目前,中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但是依靠自己品牌的很少。很多销售靠的是美国的零售品牌,如Wal-mart、Costco等等。美国的这些零售店依靠的是自己的信誉,介绍产品的时候不夸张,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考核。一旦客户不满意,他们不问原因,允许退货。

很多人见到中国货进口的时候只有一、两元,在零售店出售的时候,就标价六、七元,十几元,甚至更高,就大为不快。他们认为美国人对中国厂商(或者是美国消费者)进行了无理的剥削。其实不然,美国的这些公司,花了大力量、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来打造品牌,品牌打出来了以后,他们才可以要到这种价位。相对来讲,那些中国制造商,在美国没有这种品牌。如果他们不依靠美国零售品牌,根本要不到这种价位。

即使是通过零售商销售,厂商有没有打出来的品牌对于产品的定价也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在照相机店,Nikon、Canon可以要上价,其它品牌基本上都很便宜。那些照相机真的是那么不值钱吗?我很多年以前为日本的Fujifilm公司打过工,了解他们照相机的质量,其实一点也不比别人的差,但是到了店里,要价一高,就卖不动了。

说到日本产品,一定要提一下日本的汽车品牌。当年日本来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对日本车的印象是可移动的马口铁盒子。以Toyota为例,战后1957年,Toyota来美国站住脚,靠的就是用简单和低质量换来的低价位。站住脚之后,Toyota就开始逐渐地提高汽车的等级,终于因为1970年代底特律不注意产品质量,加上石油危机,让Toyota赚了个便宜,来了个后来居上。

对一个品牌进行估价(在公司买卖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里面有很多因素。例如,品牌的价值和与其竞争的产品的品牌价值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会大大增加。(当年百事可乐想把配方卖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拒而不买,将百事可乐逼上梁山,自己销售,结果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可以和可口可乐分庭抗礼。)除此之外,品牌的估价,和公司的资本运作(如加权资本代价,或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税后公司利润额的增加速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税率越高,这个国家的所有品牌的价值都会降低)、目前的总销售额等因素有关。

归结一点,品牌的力量就是让一个品牌不再单纯地使用本文开始提到的几点来和竞争对手一比高下。在华人社区了,我们见到很多人,代理国内厂家的产品,生意规模在几千万,就上不去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厂商没有自己的品牌,国外的代理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完全依靠美国零售商的品牌力量。国内厂商觉得被美国这边剥削了,美国的代理觉得他是三明治里面的肉,两面受压。所以当国产产品在美国有了基本的销量以后,建立自己的品牌就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Sunday, November 1, 2009

移民要展现政治潜力

原载《侨报周末》2009年11月8日






















(美国惠普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里纳4日宣布,她将于2010年作为共和党人参加加利福尼亚州联邦参议员的竞选,挑战民主党人博克瑟。4日的演说中,她表示,如果她当选联邦参议员,将竭力解决就业、非法移民等议题。 美联社)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是因为目前经济困难,很多人误以为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因此反移民的声浪一直很高,华盛顿的反移民组织很有市场(移民法属联邦法范畴,各州不得自行订立移民政策)。移民真的那么没有政治力量吗?

最近“移民政策中心”发表了他们对各州的移民统计。以加州为例,27.4%的人出生在国外。这个人数等于乔治亚州的人口总数。在这些人之中,43.6%的人(四百四十万人)是美国公民。如果加上移民的子女,这个群体达到登记投票人数的24%(一千三百万人)。在加州,36.2%的人属于拉丁裔;12.3%属于亚裔;加起来达到48.5%,即半数的人口。在2008年的选举中,拉丁裔投票人数占总投票人数的21.4%(三百万人),亚裔占9.7%(一百三十万人)。考虑到奥巴马以三百三十万票赢得加州,拉丁裔和亚裔是可以影响选举结果的。

另外,移民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超过美国出生的人口。例如,移民家庭平均缴纳社会安全基金数额是$2,679,而美国出生的人平均只缴纳$2,140。在洛杉矶县,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36%,而购买力却占40%。根据2002年的数据,加州三十七万个亚裔拥有的公司雇用七十五万员工,总营业额达一千三百亿元。拉丁裔和亚裔拥有的公司总数超过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洛杉矶县,54.2%的美国出生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来美国十年以内的移民有14.8%拥有自己的房产,来美国三十年以上的人63.4%拥有自己的房产。加州的移民缴联邦税三百多亿元,州税五十二亿元,销售税四十六亿元。

对于非法移民,这项报告也提供了相当说明问题的数据。在加州的工作人口中,非法移民占9.9%(一百九十万人)。如果这些非法移民被驱逐,经济损失超过七百亿元。即使考虑到适应期,加州也会损失七十多万个工作。

上面这些数据充分显示移民(甚至非法移民)已经成了加州,乃至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相比美国出生的人口,移民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相当成功的业绩。美国的政治,一靠捐款,二靠人数。在一些受争议的问题上,仅仅亚裔这9.7%的票数,就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般的移民,通常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小生意上(三十七万个亚裔生意平均营业额仅三十余万元)。对于政治他们广泛地不太关心。

美国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因为立法机构都是民选出来的,所以州及联邦的议员很注意自己选民的意愿。如果移民不采取主动,让议员听到自己的声音,议员们很可能就会依照别人的意愿投票,造成对移民不利的法律。这一点,从联邦移民法改革这件事情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目前反移民的议员,在国会很得势。实事求是的议员,却要仰人鼻息。

亚裔参政的大方向还是好的。骆家辉、朱棣文分别出任商业和能源部长,赵美心成为第一位联邦亚裔女众议员,都是可喜的业绩。除了有志青年(或相朱棣文这样的中年),应该投身政治外,广大移民也应该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才可以不折不扣地在美国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