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9, 2010

怀念J.D. Salinger

1月27日,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作者J.D. Salinger去世了。

The Catcher in the Rye通过一个十来岁孩子Holden Caulfield的反叛,表现了一种拒绝与社会同流合污的意境。虽然Salinger的书是写给成人看的,但是出版以后,立刻在年轻人中热卖,随即被学校定为禁书。几经周折后,美国中学将Rye列为学生必读书。(这个转折本身,是可以写书的。)“Phony”这个词(中文与其比较接近的一个词是“伪君子”),也因为Rye,有了一层新的意思。

我当年刚刚从中国出来,一个美国同学当礼物送了一本给我,同时跟我说:这本书是给你写的,你一定要读。虽然当时看得一知半解,但是里面那种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的劲头,深深地触动了我。从学校里出来以后,有次生病,闲来无事,又读过一遍。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目前,每年可以卖出25万本。我来美国以后看到的很多艺术作品,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歌手都有着强烈的Rye的影子。美国人对任何潮流的那种怀疑心理,和对各种权力、势力的嬉笑怒骂态度,很大程度上,有Caulfield的身影。也就是说,Salinger的思想已经变成了美国人心理的一部分。

斯人去矣,享年91。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中国经济发展的南墙在哪里?

我住在洛杉矶华人社区,经常可以见到很多中国来的人。这些人中,有些是有一定地位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乐观。具体地说,他们觉得中国会在不久的将来追上美国。在和他们谈话之中,不难发现,他们并不知道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经济撞上南墙的时候,这个南墙在哪里。

他们说,中国的经济会在某年某年赶上美国。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是美国的一倍(美国总共三亿人口,中国城镇人口六亿)。中国农村人口收入极低,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想赶上美国,城市人口的平均GDP要赶上美国的一半,这样中国的总GDP才会赶上美国。

一般的说法是中国的GDP会在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之后赶上美国。我还没有看到什么人说中国的经济会在十年之内赶上美国。因为老毛的人海战术思想,毛时代的人二十年后会大批退休;因为独生子政策,中国的人口老化问题会日益严重。所以,在二十年后,要想追上美国,中国城镇人口的在职人数比例,会小于美国平均值。也就是说,对于在职人口来说,如果想追上美国,中国城镇工作者创造的人均GDP,要基本上达到美国平均。

目前,中国的GDP,大概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这里还包括中国的房产泡沫。也就是说,很多经济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保八、保十),是在泡沫价位买卖房地产导致的。这种事情是虚的。即便中国可以永远维持天文数字的高房价,这种经济活动和老百姓真实生活水准,并没有什么关系。2009年保八(即GDP增长超过8%)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房价疯长。(房地产对宏观经济指数的影响,有时会误导老百姓对一个经济的认识。在1980年代,日本的总wealth超过美国,但是房地产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日本,要买到与美国相应的房子,要花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钱。我到日本实地一看,没花多少时间,就发现日本人的实际生活水准,远远比不上美国人。)

那么,中国要想“追上”美国(目前这种“追上”的定义是GDP值,即国民生产总值。要知道,中国经济总值追上美国,相当于1,325,639,982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和304,059,724人创造的一样。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创造的价值不到美国人均的23%),南墙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我们这些一天到晚和知识产权打交道的人来说,答案天天摆在我们面前:知识欠缺,加上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讲明白一些就是一个国家是否有效地把知识当作财产。在中国,房地产目前已经是准财产了(虽然我们说的是70年“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没人知道70年后“房”和“地”的产权如何分离)。知识目前在中国还谈不上是财产。美国人把中国戏称为“one disk country(一张CD国家)”。也就是说,你只能往那个国家卖一张CD。然后,他们就会自行复制,你就再也卖不出第二张了。

美国的宪法是一个很短的文件(一共只有四千多字),里面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如何限制政府的权力。但是,其中明确地设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知道,世界的未来在于创新,美国的未来在于作为这个创新的领袖;而要作这个领袖,知识就一定要像房地产一样,成为财产,得到保护。没有保护,公司、个人都不会花大力气来搞发明。这样,美国就不会有未来。

因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在中国也就没有产权,知识也就不算财产。因此,中国也就成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一个凭借廉价劳动力制造出口商品的抄袭大国。这样下去,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就会饱和(所谓发展内需,说到底就是当中国货在国际市场上饱和了之后,把它们卖给中国自己的老百姓。这种政策同样面临饱和的问题)。不从这个框子里跳出来,中国是不能追上美国(或者是美国的23%)的。

当然,保护知识产权只是一层意思。有了知识产权保护以后,一个国家还要教育自己的老百姓,把他们的思想用各种知识武装起来,这样他们才会创造知识。要想达到这步,就一定要放弃愚民政策。

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会了解美国的保密制度和中国的保密制度的区别。以前,我在美国国防部工作过,在那里,要保密的是军事技术。这些军事技术,总的来讲,是一些know how(解决问题的办法)。知道这些办法之后,后面的原理都很简单。这些知识的价值是很难发现这些办法。举两个简单例子,(1)当年美国发明的超音速飞机的秘密是在垂直尾翼上加一个水平翼,这样在高速之下,飞机不会震动得太厉害。(2)如果氢弹要做的小(这样才可以装在洲际导弹上),氢弹就不能是对称的(也就是说要做成像苹果那样,两头凹进去一点)。这是美国军队特别想要保密的事情。

美国的另一种保密是政府策略,工作方式保密。例如,总统每次出访时的谈判策略,是保密的。但是这些事情,随着时过境迁,也就不保密了。等一个总统下台以后,原来保密的东西,也就逐渐公开了。自然,美国情报机构搜集来的情报也是保密的,但是那些文件,慢慢地也会解密。美国最早的文件,仍然保密的大概是一个1920年代的文件。这个文件仍然保密,是因为文件里面谈到美国搜集情报的方式。美国不愿意公开这个文件,可能是因为政府还在使用这种搜集情报的方法。

在中国,保密是另一个概念。例如,中国政府将外国媒体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有系统地搜集、翻译、然后加上密级进行内部交流。因为这些文件上有保密记号,任何人泄漏这些文件是会带来问题的。另外一个严加保密的东西就是民意测验。据一个朋友说,中国的民意测验机构相当庞大。对于重大问题,一个县一个县地搞民意调查。(也就是说,中央知道每一个县的老百姓在想什么事情。)任何政府的说法,都会经过这个机构(以县为单位),仔细搜集、汇总、上报。在政府“解释”一件事情时(美国把这种解释称之为“spinning”),通过这个民意测验机制,可以准确地了解老百姓对这些“解释”的看法。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所谓保密,很多是不让自己的老百姓知道国外人所周知的事情。这也就是所谓的愚民政策。政府害怕老百姓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了解老百姓自己。所以把这些资料全部加密,不让老百姓知道。但是,这类知识,是会对影响政策的。也就是说,从这些政策出发,通过reverse engineering,老百姓是可以猜到这些秘密的。自然,只有有心人才会了解到这些“秘密”。

举个例子,海外对中国的认识,是中国老百姓只知道赚钱;赚到钱后,就花在二奶、三奶身上。中国的半边天(女性)一天到晚也想着怎么傍个大款,这样可以越过创业难关。至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人是不关心的。如果这种说法站得住脚的话,中国的老百姓一天到晚只忙着赚钱,找四奶、五奶,你就是把这些自由言论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有工夫注意的。因此,政府对于言论的控制,也不必太严密。最近,言论控制突然紧了起来。这就说明了一个很显然的问题:上面的那种说法,恐怕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不是一天到晚只注意赚钱,对其他事情都不闻不顾。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美国很有名的小说家Tom Clancy曾经说过,政府的保密都是瞎扯。他说,一个秘密像一张纸,政府只能在一些局部进行保密。其它地方是不保密的。有脑子的人(Clancy是学物理的),可以经过逻辑思维,依据那些不保密的资料,分析出那些保密的信息。当年,美国政府就展开过调查,想查出来政府里的什么人把军事设备的机密泄露给Clancy。这个调查,以Clancy向政府解释他是如何推出这些秘密而告终。(我个人对Clancy个人是有一些意见的。当年Clancy曾经说我这个人不会写东西。好在我没听他胡说八道,就停笔不写。)

中国以往的发展靠得是廉价劳工,而忽略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品牌、艺术创作的版权)。愚民政策所依靠的就是老百姓不具备造反(这里说的造反指的是美国建国那种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中国的那种两千年一贯下来的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所必需的知识。用美国开国元勋James Madison的话说,就是“Knowledge will forever govern ignorance; and a people who mean to be their own governors must arm themselves with the power which knowledge gives. (知识永远会管制无知;希望自制的人民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愚民政策带来的问题就是老百姓在知识方面的欠缺。中国的经济发展,光靠廉价产品和内需是不行的。

这就是中国目前体制的一个死结。如果开放思想(“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指的是开放市场,让中国货走向世界),那么有思想的老百姓就会要求社会合理,进而要求自制;如果不放开思想,知识产权受不到保护,中国就不可能追上美国(实际地说,是不可能追上美国的23%)。目前中国政府的严控言论政策,是和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背道而驰的。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南墙。

Sunday, January 24, 2010

小企业家有必要关心宏观经济吗?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小企业家:根据美国联邦法,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属于小企业。

很多大公司都有经济学家来负责考察经济学。它们的CEO,CFO等等都有经济学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小企业家来说,一天到晚,杂事都处理不完,能有时间分析像GDP增长、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信心指数这样的宏观经济指数吗?这些宏观经济指数首先难懂,其次和我们日常的决定(例如,进什么货、进多少货、是否要雇新人、是否批准手下人涨工资的要求),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小企业家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指数。这一点,中国相当超前(老实话,让我觉得超前得过火,以致有点接受不了)。前年回国,在北京人听人人都在讲CPI、PPI,就像讲菜市场的黄瓜价钱。看到那种情景,真有点像去了迪斯尼画的什么天外之国。街上的骂人对话也变成了--问:“你买中石油了吗?”答:“你才买中石油了呢。”中央第二台里进行的那种相当专业的经济分析,在美国绝对不会有任何收视率,但是在中国据说收视率相当高。这种精神,我觉得在美国小企业家们应该借鉴借鉴。

宏观经济指数,给我们一个经济的宏观状况。一般认为,2010年的经济成长率在2.5%和3.5%之间,失业率会在9.3%和9.7%之间。对于美国的经济,3%的增长算是健康的了,在这种增长率下,失业率居高不下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工作的人都需要负担更多的增长。我不知道经济学家对收入的增长率估计如何,但猜想一下,应该不会提高太多。(这种猜想的依据是:如果收入大幅增长,失业率就会降低。通过这种猜想,我们可以从已知的经济数据中,了解到很多未知的情况。)那么,宏观经济指数在是否雇新人手,和是否为现有雇员涨工资这两个问题上,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在周边公司不会雇新人(宏观地雇新人必定导致失业率降低),而且不会大涨工资(依据我们的猜想--工资不会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雇人、涨工资一定要和增加的效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当一个雇员的效率增加20%,雇主才可以为他增加20%的工资。否则,这个雇主的劳动成本的增加速度,就会高于宏观指数。也就是说,这个雇主的竞争力,就会相对于宏观状况,有所降低。这是任何雇主都不希望的结果。

当然,开源节流的方法很多,对于雇主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更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以此提高效率。对于雇员来说,也应该寻找自己浪费的时间,和老板商议改善工作程序,减少无意义的、重复的步骤,以提高效率。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一个雇员可以帮助老板开源节流,下次有提升机会的时候,猜猜老板会提升谁?

除了失业率,GDP增长以外,还有一些对于小企业家很有用的经济指数:

我们上面提到过的PPI对小企业家很有用。PPI(Producer Price Index)指公司买货时的价格变化。GDP缓慢增加,或者负增长,都会导致消费者信心降低,进而对零售价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这时小企业家的出手价会被迫下降。这时,如果PPI增加太快,小企业家就会遇到两面受压的局面。所以说,小企业家注意整个supply chain(商品渠道)的价格变化,并且参照宏观PPI数据,对进什么货(在一定意义上说,进多少货),会有很直接的指导意义。

上面提到过的消费者信心,体现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有时,经济(GDP)还没有提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却大大增加。这时,宏观指数对小企业家的指导意义就是多进一些货。

这里解释一个技术问题。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指两个数据: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和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是由一个叫Conference Board的纽约研究公司提供的。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是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院统计的。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深究起宏观经济指数,有时会有一些困扰。这时不要急,不要气馁。因为很多人关心宏观经济指数,很多网站(包括我们在这里)都会在不同深度解释各种指数。这里,对耐心的回报是:搞懂了宏观经济指数以后,可以帮助我们做各种决定。

讲到消费者,就一定要提到实际个人消费支出(Real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有时简称为Consumption)这个数。这是去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消费者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大概占总GDP的70%)。这个指数反映消费者花钱的程度。换句话说,这个指数的意义就在于:如果消费者一心攒钱,小企业家(例如餐馆)的生意往往会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另外,受到影响时,大公司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度过难关,小公司却没有这个选择。所以,小企业特别要注意这个指数。

对于进出口商来说,美元汇率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这个“宏观” 经济指标直接影响他的进货价格,和他的利润率。美元疲软,对于进口商来说,就相当于PPI增加。这一点,是通过考察初级商品价格(如黄金)来决定的。对于美元,可以查美元期货指数,对于初级商品价格,可以到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的Comex分部查询。

了解经济,一开始比较困难,因为里面很多东西读起来像天书。但是一旦掌握,就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数据)重复。即使不懂英语的朋友,知道这些数据等在什么地方,也可以从英文网站上面读这些指数的报告。当然,要想读懂网站对这些经济指数的评论,那就要懂相当的英文。

如果大家都不懂,可以把几个小企业家凑到一起,每个月见面一次,分享结果。自然,也可以向我们这样的商业律师咨询,只是律师的费用比较高。

孙子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宏观经济指数,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公开知识(public knowledge),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本行业、本地区的指数,进而研究竞争对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知彼”。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不殆的基础。

Thursday, January 21, 2010

现在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找工作难吗?

新浪网友--

请问郑律师:

现在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找工作难吗?是否找到工作就可以申请H1-B?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样才能继续留在美国?

谢谢

*    *    *    *    *    *

回答:

目前找工作,的确比经济好的时候难一些。但不是不可能。

从宏观角度讲,每次经济危机都会逼那些惰性大的公司改型。这样就会发生裁员。但是,那些有创意的公司在危机之前就已经改型,所以只会收受到一些压力,不会改变其商业计划。实际上,很多公司在这个时候挖那些没有远见的公司的墙角(包括人才,市场等)。

美国的失业率,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长年没有获得提拔的人(很多人给一个公司干了一辈子,在50岁上被裁出来,为年轻人让路)。一般来说,公司不会在这个时候裁掉那些能干的年轻人。

对于毕业生来说,只要有耐心、有毅力,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自然,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对工资、待遇等的要求不能太高。先找到一个工作,好好干一、两年,等老板看到你的工作能力以后,再提要求不迟。

实际上,毕业生找工作,总会有难度的。即便是经济好的时候,雇主总希望找有经验的人。学校刚出来的人总会遇到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工作哪里来的经验,没经验又怎么能找到工作)。

在办身份方面,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可以办H-1B。否则,可以办NIW,EB-1,EB-5(投资移民),L-1(公司之间人员调动),与美国公民结婚(提请大家注意:不要单纯为身份结婚)等等。详细情况,请查询我们网站。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Time To Say Goodbye (《离别时光》)的中文翻译





最近这两天,脑子里一直在转Andrea Bocelli和Sarah Brightman 1996/1997年唱红的那首Time To Say Goodbye(离别时刻),挥之不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对奥巴马为了讨好工会组织,绑架移民政策的某种反应,或者是为因此牺牲的美国精神的一种眷恋吧。我Google了一下,没有发现Time To Say Goodbye的中译,顺便将其翻译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Time To Say Goodbye是Andrea Bocelli的成名曲。Sarah Brightman听到了这支歌以后,就找到Bocelli,然后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结果立刻席卷全欧洲。歌的原名也从意大利文的Con Te Partiro(我要与你一起离去)变成了Time To Say Goodbye (离别时光)。

和其它好歌一样,《离别时光》的歌词非常简单,所以进到脑子就很容易挥而不去。我先把把歌词翻译出来,供听歌的朋友欣赏。然后,为唱歌的朋友,进行逐行对照翻译。这样,在唱的时候,就知道每行是什么意思。

留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歌词里很少用人称代词(我、你、他等),这是意大利人讲话的一个特色,这种用法胜于西班牙人。另外,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一样,所有字母均发音。“Che”相当于法语或西班牙语的“que”,没什么意思。在唱“la luce che”时要注意。好了,再讲下去就要开意大利语课了,就此打住。

下面是翻译:

Time To Say Goodbye (离别时光)

Sarah Brightman(女声):

独处的时候
我在那天边的梦想
无法用语言表达,
如果你不和我在一起,在一起
就像一个房间里没有了太阳
你知道不会有光明。
我在街上遇到你
你点燃了我心中的那盏灯
在窗前
我把那盏你点亮的灯
展现给全世界。

是说再见的时刻了––– 我要和你一起离去
去看那从未见过的国度
去和你在一起
是,就是现在,我要去那里生活
我要与你一起离去
去那我知道已经不复存在的大海上航行
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要和你在一起

Andrea Bocelli(男声):

当你远离的时候
我在那天边的梦想
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
你是我的月亮,是会和我在一起的
你是我的太阳,是会和我在一起的
和我,和我,和我。

该说再见了––– 我要和你一起离去
去看那从未见过的国度
去和你在一起
是,就是现在,我要去那里生活
我要与你一起离去
去那我知道已经不复存在的大海上航行

二重唱:

去和你一起获得重生
我要与你一起离去
去那我知道已经不复存在的大海上航行
去和你一起获得重生
我要与你一起离去
我和你


Sarah Brightman(女声):

    Quando sono sola / 当我独处的时候
    sogno all'orizzonte / 我在那天边的梦想
    e mancan le parole, / 无法用语言表达,
    si lo so che non c'è luce / 你知道不会有光明
    in una stanza quando manca il sole, / 在一个没有太阳的房间里
    se non ci sei tu con me, con me. / 如果你不和我在一起,在一起
    Su le finestre / 在窗前
    mostra a tutti il mio cuore / 将我的心展现给全世界
    che hai accesso, / 那盏你点亮的灯
    chiudi dentro me / 在我心中
    la luce che / 那盏灯
    hai incontrato per strada. / 你在街上遇到的

    Time to say goodbye. (Con te partirò.) / 是说道别的时刻了 (和你离去)
    Paesi che non ho mai / 从未去过的国度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 去看,去和你在一起
    adesso sì li vivrò. / 是,就是现在,我要去那里生活
    Con te partirò / 和你离去
    su navi per mari / 航行在海上
    che, io lo so, / 我知道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 不,不,不再存在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con te io li vivrò.) / 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要和你在一起)

Andrea Bocelli(男声):

    Quando sei lontana / 当你远离
    sogno all'orizzonte / 我在那天边的梦想
    e mancan le parole, / 无法用语言表达,
    e io si lo so / 我知道的
    che sei con me, con me, / 你和我在一起,和我
    tu mia luna tu sei qui con me, / 你,我的月亮,在这里和我在一起
    mio sole tu sei qui con me, /  我的太阳,你和我在一起
    con me, con me, con me. /和我,和我,和我。

    Time to say goodbye. (Con te partirò.) / 是说道别的时刻了 (和你离去)
    Paesi che non ho mai / 从未去过的国度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 我要去,和你在一起
    adesso sì li vivrò. / (你)现在居住的地方
    Con te partirò / 和你离去
    su navi per mari / 航行在海上
    che, io lo so, / 我知道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 不,不,不再存在

二重唱:

    con te io li rivivrò. / 和你,我获得重生
    Con te partirò / 和你离去
    su navi per mari / 航行在海上
    che, io lo so, / 我知道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 不,不,不再存在
    con te io li rivivrò. / 和你,我获得重生
    Con te partirò / 和你离去

    Io con te. / 我和你

2010.1.17完稿

Sunday, January 17, 2010

奥巴马如此祸国殃民

自从奥巴马上台,当局就对H-1B(高学历专业人才)申请开始严加审查,同时移民局的工作质量直线下降(例如,移民局有时发来莫名其妙的、和申请没有什么关系的RFE)。据了解,移民局现在用很多合同工,然后偷懒,不对这些人进行合理的训练,结果这些人就乱判案,此举愈演愈烈。特别是圣诞节以来的有些案子,有些实在拒绝得太离谱。美国移民律师协会正在讨论这件事。有些在这行干过几十年的律师说,从来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移民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于在美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大学毕业以上),美国法律一年允许八万五千人(包括两万硕士以上人才)持H-1B签证在美国工作。奥巴马为了连选时得到工会组织的全力支持,对工会组织提出的要求,一切照单执行,如大赤字联邦开支,对中国进口轮胎进行惩罚以外,和胡乱拒绝H-1B申请等。

最近,我们的一个案子被无理拒绝。案子的受益人今天来我们事务所。他一来就和我们说,这个案子的质量没问题,被移民局拒绝,不能怪我们。他这个话,很让我感动。这个人工作踏踏实实,很有效率,而且识大体、办事讲道理。美国的未来,不靠这样的人靠谁?在讨论以后,他说他可能会回国。这件事,对我很大触动。

奥巴马在移民问题上,对非法移民、亲属移民,可以说是一让再让。但是,对于人才移民,却视为仇敌,非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一般来说,非法移民和亲属移民的素质都比较低。而专业人才的素质很高。奥巴马词此举,显然是穷人容易被他忽悠,通常会投票给民主党。而有知识的人,就可能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而可能会投共和党的票。

自然,H-1B还在联邦法典里,奥巴马不能直接宣布废止。但是,他可以对H-1B持有者百遍刁难。人家在美国工作很多年了,丢了前一个工作之后,在今天这样的环境里,立刻又找到一个工作,结果却因为H-1B被政府刁难,很可能被逼回中国。奥巴马和他的支持者不明白,美国的未来,要依靠这些技术移民。无论是像我这样自己开公司的,或者是为大公司做技术、管理工作的移民,都是创造工作机会的人。工会组织,代表着那些消耗工作机会的人,他们认为,政府把这些技术赶出去了以后,他们就可以获得这些技术移民正在做的技术工作。他们不知道,他们竞争不过这些移民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这些移民具有的素质。而他们的工作,依靠着这些有技术的人。

奥巴马因为要依靠工会赢得连任,所以对工会言听计从。奥巴马应该明白,一旦美国公司失去了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就会失去一切,剩下来的就是依靠低价格和中国竞争。不知道谁想过那种日子。但是,奥巴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美国的中期利益(大幅赤字借贷),和长远利益(将愿意留在美国的人才赶出美国),体现了这人小人得志、败家子的本相。

对于移民来说,这时最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美国人不是傻子,奥巴马的支持率已经创下了所有总统第一年执政后支持率的新低。中期选举今年晚些时间就会进行,只要挺过这一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0.1.17.完稿

Thursday, January 14, 2010

美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为Google叫好

(按:本文在新浪登出1分钟之内,就被新浪删去。进一步删节之后,才得以登出去。几个小时以后,还是被删掉了。中国真是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啊!)

星期二以来,Google不再删除中国当局不希望中国老百姓看到的互联网内容。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的老百姓,可以通过Google,看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言论的影子,通过“快照”享受一些自由思想的碎片。当局没料到Google会来硬的,一时不知怎么办,就连向来盛气凌人的《人民日报》,口气都相当软。但是,中国人民,想必不会因为Google的这点骨气,就开始享受言论自由。局势如何发展,现在还很难说,但是成败的关键,在白宫。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美国公司到中国去做生意,都遇到一个难关,那就是所谓的中国“国情”和“法律”(海外称之为腐败和坏风气)。例如,在中国,商人一定要喝酒。成功的商人,喝下去的白酒,是要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在美国,即便朋友们一起喝酒,也是喝一点就算了。没有逼酒的(中国称之为“劝”)。美国人到中国去开拓市场,首先受不了的,是喝酒。自然,喝酒只是糟踏自己的身子,并不犯法。腐败就不一样了。中国是签署了世界反腐败条约的。但是,在中国,腐败已经达到不腐败(中国称之为“走关系”,“打点”)事情就做不成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公司在中国作业很辛苦、很艰难。

对外国人打击最大的,也是他们最难习惯的,是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在美国,美国人有言论自由保护。自由惯了,都不会去想一想这种自由的意义。他们这辈子没有受过中国那种言论“法律”约束。一到中国,言论受到限制,很多人过得非常难受。愿意讲话的人,如林培瑞(我和林曾经有过一些接触,我可以担保,这个普林斯顿大学白人教授说的话,百分之一百是为了中国好)等,都被中国政府划入另册,不许再入境了。中国的政策很明确:顺我者,进来发财;逆我者,谢绝入内。美国公司的对策是:只要皇恩浩荡,让我们这些外夷在这里挣钱,磕头闭嘴不是问题。

我现在还记得,89年5月,CNN在北京被停播。节目主持人Bernie Shaw指着后面站着的两个中国警察,向全世界说:“很多东西,如果不失去,你就不觉得其可贵。今天,他们站在我身后,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言论自由之可贵。我是Bernard Shaw,从北京报道。”然后CNN的信号就被掐断了。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Bernie的眼泪。中国领导人,自然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也不会知道这种事情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反响有多么大,这种做法会让多少自由的人民感到恶心。与此对比,中国的老百姓,却很容易地被当局忽悠,广泛地支持那次镇压,让当局相当心安理得。但是邓小平却知道这个事情之大,在这个事件打击之下,他的身体一天一天地坏了下去。(说句题外话:这些被忽悠的老百姓,就是邓最怕的滋生下次文化大革命的肥沃土壤。)

因为网络公司,直接涉及信息交流,中国政府就特别认真地对它们进行管制。很多公司,如Yahoo、eBay等,都忍受不了这种管制,适应不了中国的“国情”,都把自己的公司买给中国公司了。自从Google 2006年在中国开办google.cn以来,一直自觉地(虽然是不情愿地)进行信息控制。按照中国“法律”,将当局不愿意看到的海外言论,统统删去。然后,中国的钱没有赚到多少(Google的营业额,中国部分只占百分之几;在中国,2009年第三季度,Google的市场占有率是31.3%,百度是 63.9%,其它公司都不足1%);在中国以外,Google建立起了一个协助中国政府扼杀言论的形象,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鄙夷。媒体也不时地,把 Google在中国的这些劣迹,拿出来抖落抖落。美国国会,也曾就此进行过听证。

星期二(2010年1月12日),Google出来公开对中国的言论管制表示不满,同时擅自开放网禁。立刻,Google就成了全世界的新闻焦点。被美国各大报纸广泛地在头版报道。在中国,很多人看到了Google开禁,就觉得Google在中国呆不久了。他们就到位于海淀科学园区的Google中国分部献花(这种举动被立刻定性成 “非法献花”)、撒酒(也是祭奠之意,尚未被定性成蓄意放火)。可见,在中国,也不是人人都是奴隶坯子。(国内用Gmail的朋友,请尽快复制Gmail 里面的email及文档,以备不测。)

中国政府管制网络,就像控制其它媒体,一直是让网络公司自己控制自己。网络警察只是考察这些公司是不是切实地在控制言论。自从星期二以来,Google已经停止删除当局不喜欢的搜索结果。中国人民搜寻“六四”,“天安门”就会看到大量他们一生中从未看到过的内容。经过60年战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和2,000年灵与肉的洗礼中国文化大酱缸,自然不会因为Google里面几个有骨气的人胆敢挑衅,就软将下去。就现在的局势来看,下一步中国政府势必会封闭Google。

这样,Google手里的棋也就走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棋,就轮到奥巴马来走了。Google在采取动作之前,和白宫商量过,所以奥巴马知道,这盘棋,再走不了几步就该他了,所以他一定会有准备(至于白宫会怎么做,其发言人今天缄口不言)。Google选择这个时机,除了Gmail被攻击以外,还有奥巴马正在跟温家宝掐架,例如温家宝派副外长去见奥巴马,奥巴马就卖武器给台湾等。中国灭google.cn的那一天,全世界一定一片哗然。那时,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向独裁统治者献媚、到处磕头的奥巴马,就撞上了他总统生涯中的分水岭。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再犯软骨头病,那么他就很难改变他注定的软骨头形象。在他当总统期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会骑在他的头上随意拉屎撒尿。他的名声也不会好。

无论未来如何,Google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为所有能上网的中国人民,开了一扇能看见世界的窗子。虽然看不太清楚(因为毕竟不能登陆那些网站),但至少可以看到个影子。

Google,好样的!

2010.1.14.

Monday, January 11, 2010

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对谁有好处?

目前,很多美国人不喜欢中国大量借钱给奥巴马,给奥巴马这个机会几万亿、几万亿地乱花钱。这批人中间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就是中国先向美国输送大批廉价货品,换回去了一批外汇。然后美国人手里的花钱花光了,没钱了,就回过头来把中国政府手里的钱,再借回来接着花。至于美国政府把这个钱花完以后,如何交待,至少奥巴马政府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从纯经济学角度讲,美国政府的财政开支,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花钱刺激经济的办法。联邦政府开支一万亿对于美国的一个四口之家来说,是一万三千多元。如果政府把这个钱直接送给老百姓,那么会给很多人解决温饱问题,会给更多的人创业需要的资金。但是这样做,华盛顿的官老爷们就不能用开支来购买政治影响。为了通过开支换取政治资本(捐款),政府开支给谁,从来都非常挑剔。对于那些关键的议员,为了得到他们的选票,以通过一揽子大开支计划,政府不惜在某些选区花几亿巨资来变相收买这些议员。这样花下去的钱,要是能有效率,那才是太阳会从西方升起来了呢。

在这一笔钱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债券市场也会因为政府大量借贷而造成银根过紧。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得不到资金,因此有害美国的经济复苏。

从另一方面来讲,大量的金钱通过政府开支进入流通,同时没有有效地提高生产力,这就必定会产生一个市场上钱多货(包括各种产品及服务)少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之下,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目前挂靠美元的地区(如香港),过热的局面已经抬头。但是,因为美国境内的银行刚出问题,放款非常小心,所以美国国内过热的情况尚未形成,但是公司贷款很困难,效果还是遏止经济复苏。(也就是说,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情况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所谓mezzanine loan非常时髦。国会刚刚通过全民健保,因此国家大幅度开支的阵势才刚刚摆出来,重头戏还在后头。

打个比方,美国向中国借钱,中国是大人,美国是小孩。大人教育小孩的办法,不应该是在他需要钱的时候,没完没了地给他钱花。这样,钱慢慢地在这个孩子的眼里,就像白水一样,不值钱了。在这种情况下的小孩子,乱花钱的行为会愈演愈烈。这样,多少钱都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被花个精光。而且,有这样花钱习惯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去自己闯出一个天地来。因为挣钱和花钱比,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讲,奥巴马敢一万亿一万亿地乱花钱,就一定不会怕通货膨胀,因为他的政治后盾是那些没钱的人。而且,相对那些保守派来说,无论奥巴马花钱的效益多么差,他毕竟还是在花钱,至少提高一些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在全球经济自由竞争的环境之下,美国有些人已经想放弃美国梦,让政府接管一切,似乎这样大家都可以过舒服日子。虽然这些人人数很少,而且不会根本改变美国的本色,但是他们就会选出像奥巴马这样,嘴里大谈自由经济(free enterprise),实际搞社会主义勾当的人。

从长远来看,奥巴马国有化的那些企业,本来就困难重重,在政府手里,不会有几个起死回生的。到最后,这些国有化行为,是不会给奥巴马带来多少选票的。而且,每年一万亿地白花人家钱的“好日子”是过不长久的。到时候,不久美国就会债台高筑,加上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会很快地浮现出来。到了那一天,保守派就会从挨打的态势中走出来,就可能在政界抬头,而扭转局势。

中国政府巨资购买美国国债,会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的长远利益帮倒忙。自然,美国的通货膨胀一旦开始,那些国债就会随之贬值,那时,中国用廉价商品换回去的那些美钞,有很大一部分,就会真的变成废纸。

我个人的看法是2007年的危机,是由银行乱投资造成的。政府大可以让他们垮下去。美国毕竟多数银行没有那么做。仍然很健康。既然是自由市场,就不要怕那些冒险失败的人破产。当年布什犯的错误就是银行一出问题,特别是华尔街的那些大银行出问题,他就觉得美国要国将不国了,所以动用老百姓的钱来为那些银行界的赌徒买单。这是他不懂经济造成的问题。

当然,华尔街的影响遍布美国政府,而且大多数选民并不懂经济学,所以华尔街乱冒险,出了事情让政府买单,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中国方面讲,中国政府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手里的这些美金。

首先,政府手里有这么多美金是外汇管制的结果。外汇管制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政府不知道如何处理手里的钱。因为依靠政府来决定在什么地方投资,就和政府开支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借钱的人不回太考虑如何还钱这个事。借着政府的钱搞企业,大家的概念,和缴税差不多:我赚了钱自然会给你一部分;不赚钱,那你又能拿我如何?所以,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用美金买美国国债,就是一个最保险的做法。当年朱镕基就明确地对这个现实表示过无可奈何。

但是,手里有钱,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钱来赚钱,而不是借给别人乱花。如果中国政府可以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把这些钱重新投入生产,那效益自然会比交给美国国会让他们收买议员、通过乱花钱的法律要高。

其次,这个有效办法,就是解决外汇管制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取消外汇管制,予富于民。2009年底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也是这个精神。但是,没有涉及外汇管制。取消外汇管制,会有很大阻力。老百姓手里有了外汇,他们能干什么?很多人会拿这些外汇到海外投资、甚至消费。其实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况。当年日本人手里钱太多了,来美国投资,就是一个例子(当然,那时一个失败的例子)。为了避免资金外流,中国政府就对外汇进行管制,也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美金在手,不知所措的结果。

其实就是让那些挣外汇的商家把挣来的钱投回美国,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做法。要知道,美国消费者花钱买中国制造的商品的时候,大多数的钱并没有汇到中国去,而是让美国这边的零售商、中间商给赚去了。中国的产品本身,没有品牌,所以没有知识产权成分,卖到美国的只有廉价劳动力。中国产品在美国立足,靠的是美国零售网(如Wal-Mart)和中间商的品牌。如果中国商人可以直接闯入美国市场,他们就可以让自己的品牌跻身全世界。当年我在日本Fuji Film打工,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日本对美国分部的重视。结果那些打出来的品牌,包括Fuji Film,可以走遍全世界。

话说回来,这种在海外的投资效益,会远远超过巴钱借给奥巴马乱花。问题是中国政府要认清两个事情:(1)投资来美国并不是把赚到手的美元在白白地、自动地拿回美国。如果拿产品来美国是赚硬钱的话,那来美国创品牌就是赚软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过硬件赚钱,会越来越难;而通过软件赚钱,其利润率会越来越高。(2)了解美国市场,并且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之上自己搞开发,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为中国经济起到一个保障作用。就现在的中国经济地位,还是一个廉价劳动力市场。明天别的国家的劳动力比中国的便宜了,美国的这些公司就会放弃中国,去其他那些国家。但是,如果品牌和产品掌握在中国手中,即使厂子开在第三国,中国这一个环节也不会被跳过去。其实,这种环节(研发、品牌等)才是真正动脑子赚钱。在这方面,和美国分一杯羹,才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稳步发展的真正出路。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温家宝的小女人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小女人外交

中美外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毛泽东在开国的时候,就想和美国修好,但是美国人傻呵呵地,没有察觉到这件事,结果逼毛投入斯大林的怀抱。然后,麦克阿瑟冲昏头脑,不听周恩来通过印度大使发出来的最后通牒(自然,这种做法本身有一定的问题),搞得中美在朝鲜干了一仗,最后还是以在板门店握手言和告终。

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过后,中苏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多年,毛重新向美国表示友好,当年尼克松顺应美国民间的共识,打通中美关节,然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正常运作。虽然在表面上,中国媒体一直在骂美国,但是中美两国的老百姓一般都不知道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达到了何等程度。正因为基辛格和周恩来之间这段工作的成功,每次基辛格访华都受到中国最高领导的接见。

因为基辛格把他和中苏领导人的谈话记录的密级给搞错了,结果全部被发表了出来。当年尼克松和毛开女人玩笑等等,全部见诸世人。当年赵紫阳来美国,受到里根威胁,然后避而不提台湾问题,以保持朋友关系为上;克林顿对江泽民抱怨中国媒体太反美,有碍两国关系发展,结果中国媒体反美有所收敛。

到了本届中国政府,事情就江河日下了。温家宝可能觉得当年赵紫阳太软弱,所以他来美国的时候吊着台湾问题不肯松手,没完没了地说台湾是中国本国事宜,美国干涉伤害中国主权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害得Bush出头说硬话:“If you attack Taiwan, we will be there. (如果你们打台湾,我们一定会介入。)”这样才把温给镇住了。(这和当年毛与尼克松求同存异,形成鲜明对照。)

最近,在哥本哈根,温家宝更是使出下下策:奥巴马(美国第一把手)邀请温家宝(中国第二把手)谈判看能不能解决问题,温家宝竞派副外长赴约(以北京就有两千多正部级干部算,这哥们儿至少是中国的第两千多把手)。

目前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只有大家都减少,才会对所有的国家(包括中国)有利。中方的问题归根结底有两个:(1)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很大。现在中国要发展,以此限制中国发展不公平。(2)美方要求的查证机制显示不相信中国政府,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所以这个问题不能谈。

外交,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同住一个世界,所以大家会为了两个国家,更多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坐下来,作出一些牺牲以换取最大的共同利益。至于二氧化碳问题,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最硬,所以中美妥协就等于全世界的妥协。中国满可以通过谈判以自己的小牺牲,换取发达国家的大牺牲。考虑到奥巴马现行的全世界性的磕头外交,中国很可能在正面谈判中讨到好处。

至于事先定义采集数据方式和查证机制,这是必然的。中国的弄虚作假目前在全世界臭名昭著,当年加拿大开始允许中国人移民,第一批移民到了加拿大以后,加拿大人发现他们的学历都是假的。(加拿大政府一开始也没数一数,如果那么多清华、北大的都去了加拿大,那美国这批是从什么地方蹦出来的?)而后,加拿大才开始调查申请人的学历,手续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批中国人到了加拿大以后,开着奔驰车去政府领救济金,让加拿大老百姓实在看不下去,然后加拿大政府就开始调查中国人收入。如此这般,中国人的刁民形象就会渐渐形成。好在美国对于移民早就有一套办法,没有给这些人多少空子,所以没有给这批人创造坏印象的可乘之机。

中国目前上上下下,都是虚虚实实,这在全世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奥巴马不要求查证,国会也不会不闻不问,稀里糊涂地批准那种条约。

打个比方,温家宝就像一个过了门的小媳妇,因为老公(奥巴马)一句话说的不对,伤了她的感情,他就带着大队人马回娘家了。外国媒体问的问题是: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如果温家宝务实,就会允许谈采集数据方式和查证机制。然后以此作筹码,通过正面接触,寻求一个妥协方式。他的实际做法,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全世界媒体为之哗然。这种小女人脾气大爆发,无视世界所面临问题的态度,如何增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之间,一定会有利益冲突;代表各自利益的政府,一定会为自己争取利益。按照温家宝的标准,美国(还有台湾、日本、南北韩、俄罗斯等等)肯定会不断地伤害了温家宝的小心灵。他的工作,是不是就是这儿哭一场,那儿耍一次脾气?此君哭的本事,是众所周知的。前一段时间,周立波模仿的“我们来晚了”加上一句抑扬顿挫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将他的真实形象,通过网络,传遍全世界。如果他在美国来这套,记者立刻就问:“你现在知道你来完了,那你早干嘛去了?”“你觉得哭能解决问题吗?” 等等等等。温家宝的哭,在中国这么有市场,说明它代表着一种进步。也就是说,老百姓觉得他在乎老百姓。对比而言,老百姓觉得他以前的那些人对老百姓,连在乎都不在乎。

在近20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媒体自由度大大增加,中国领导人的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外交手段,展现在世人眼前,只会增加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这是中国领导人不可不察的一件事情。

Tuesday, January 5, 2010

消费者要充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节日一过,很多消费者面临一个退货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有品牌的零售店,退货都不会有问题,无论是因为质量问题,还是因为任何别的问题,这些店都不会拒绝退货。我们律师事务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全部出在华人商店。例如,最近我们接到一个消费者(我们不妨称之为A先生)的抱怨。他在华人影碟店里看到一台DVD播放机。播放机盒子上写的功能对他很合适。不光可以播放任何制式的DVD,这台播放机还可以放卡拉OK。在买的时候,零售店保证没有问题,说有了问题随时可以换。但是店家说不可以退。

买来一看,机器里的图像处理器显然有问题,播放机的扫描线和图像中的平行线(如演员身上穿的毛衣)互相干扰,形成很粗的线。这些线动得非常快,A先生看了以后,说他会有头晕的感觉。第二天,他就拿这台机器去店里问。店里立刻就给他换了一台新的。哪知道,这台新的那回家一看,有同样的问题。这样,他就拿去退。店家就说:我们是说好了的,只能换不能退。A先生说:你们是保证没有问题的,现在有了问题。为什么不能退?

很久以前,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不讲道理的商家,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欺负顾客。上面的例子就很典型:商家知道这台机器有问题,所以他们就用这种办法对付客人:(1)打保票说品质肯定没有问题,(2)可以换,但是不能退。这样,倒霉的客人把机器拿回家,看出了问题,自然就会拿回来换。换来换去不行了,就一定回来要求退。这时店家就会拿出第二条:我们说好了的,只能换不能退。这样的结果就是消费者花了钱,中了店家的黑套,只好回家吃一肚子的气。

为了应对这种店家,美国联邦和各州都订立了消费者保护法。联邦消费者保护法在美国法典第15部分第2301章(该法又称Magnuson-Moss保护法)。以加州为例,加州《民法》第1790-1795章被称之为Song-Beverly消费者保护法。这些法律都明确写明,所有产品,只要不注明“as is”或者“with all fault”,零售商即自动担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会有意见(pass without objection in the trade)。如果消费者将这个商品派作他用,只要商家可以预见的这种用法,那么商家也要保证使用者不会有意见。如果质量有问题,消费者提出修理或者退货要求,商家不统一,消费者起诉时的律师费用,要由商家负担。加州先例法同时确立:律师费用和商品费用不必成任何比例。也就是说,为了几十元的商品,商家可能要花几千,甚至几万元的对方律师费(还不说商家自己的律师费)。

我们生活在华人社区,出了上面这样的事情,我们有两种办法:(1)忍气吞声,等于助长这种华人商家设个圈套欺负华人的举动。(2)找律师对这些商人使用法律手段。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由我们自己建设起来的。只有我们大家联合起来,站起来,才能建设出一个讲理的生活环境。当加州通过了Song-Beverly法以后,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开始实行30天自动退货政策。显然,这个法律的光芒,还没有完全照到华人社区。

后记:经过我们和影碟店交涉,影碟店愿意以支付我们的客人的律师费,并允许客人退货。此案就此和解。

Sunday, January 3, 2010

人生苦短 永别2009

来美国20多年,思想受到过很多美国人的影响。近些年,每到年关,在媒体“永别”专栏里,越来越多的人是曾经丰富我的精神生活,或者是影响过我的人。读着他们对他们的回忆文章,自然让人嗟叹不已。

今年去世的人之中,和我有过直接关系的是Ted Kennedy。当年我们在华盛顿游说六四绿卡,我曾把一个备忘录发给了一些议员和白宫,Kennedy是唯一的一个议员,亲手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我(议员一般的交流方式,是在助理打出来的信上签字。那次从白宫收到的回信,总统的名字是电脑签的。)。Kennedy当年对中国学生可以说是热情洋溢,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毕生重视移民,做了很多工作。这几年,虽然移民改革法案一直未能通过,但是Kennedy始终是以务实的精神,不遗余力。

要说最有名的,那恐怕要算Michael Jackson。Jackson是一个超级有创造力的人。他童年不幸福,然后致力于帮助童年不幸福的孩子,结果被这些孩子的家长与孩子串通诬告他性侵犯,搞得Jackson的后半辈子一直抬不起头来。一个人,如果把艺术搞到那种境界,一定要全部投入,其结果必然是不谙世事。像Jackson那样的人,没有他人强有力的支持,一辈子就会过得很惨。Jackson一家,和的时候少,闹的时候多,对Jackson提供不出根本性的帮助。结果,Jackson把他所有的创造力(反映在他的音乐之中)用于挣脱他的现实生活。最后,丧命于饭桶医生的手中。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些小孩子没完没了地听他的音乐,让我也随着听了一些。我懂得摇滚乐,Jackson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一直无法欣赏他开创的music video(音乐录像)。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要算是William Safire。Safire在《纽约时报》周末杂志写“论语言”专栏,从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每周必读。他以辛辣的手法,批判、嘲讽各种各样对语言的滥用。记得他有一次把很多大公司的广告词汇总起来,将这些句子的实际意思和写手想表达的意思进行对照讲解,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前日航的名称是“Japan Air Line”,在Safire把“Japan Air Line”的真实意思分析一番后,日航就把名字改成“Japan Airlines”。然后,因为日航没有改缩写JAL,Safire又补上一篇,再取乐一番。看了Safire的“论语言”,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知识之渊博。Safire同时还是一个政治动物(当年他作过尼克松的演说写手)。他为《纽约时报》写的那些政治专栏曾帮助我了解美国政治。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John Updike正处于他的高产时期。我也就看了一些他写的文字。他说的有些话是挺有意思的。例如,他在他的一个回忆录里说,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女孩子的乳房长那么大,就是给男孩子玩的,不知道有什么别的用途。

在写手之中,2009年过去的还有Frank McCourt。我以前在纽约有很多爱尔兰裔朋友。当年Saint Patrick’s Day(圣帕特里克节),我在波士顿的酒馆里和爱尔兰人周旋,靠的就是McCourt的文字。喝得半醉,把那些爱尔兰人损的没有办法,就说:如果我爸听了你这些话,一定会揍你一顿。(翻译:我们这一代文明了,不用拳头解决问题了。)另外,搞文化工作的还有Walter Cronkite,Don Hewitt,Robert Novak等。迪斯尼公司最后的一名迪斯尼家族成员Roy Disney 2009年也去世了。当年他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致力把Michael Eisner从迪斯尼执行长位置上拉下来,闹得他自己先被迫辞职(随后Eisner也下来了),曾经是好莱坞的大新闻。

想起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际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的对应是诡辩加及时行乐。诡辩者:“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及时行乐者:“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们活在世上,精神之中很多来自他人。在历史这本书一页一页地、无情地翻过去的同时,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那些人,一个一个地和我们永别了。每到年关,无论“江上之清风”,还是“山间之明月”,都不能让我们无视这个现实。想到我们慢慢地,也会变成什么人的前辈,感觉上总是“适”不起来。

附:苏轼《前赤壁赋》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涉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际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