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1, 2010

教育杂谈四: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上篇我们讲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引导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直至他们体会到那件事情的乐趣,开始主动地去做为止。下一个问题就是,要该让孩子干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可能是从不应该让孩子做什么入手。

我们在第二部分讲过新生儿回家第一天不愿意自己睡觉的问题。在医院,孩子的房间里,彻夜灯火通明。孩子在半夜里,又吃又喝,刚回到家,有一个倒时差的问题。那么,如果父母用抱来解决问题(不管是父母抱,爷爷奶奶抱,还是保姆抱),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如果孩子有了依赖性,这对于他们的一生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阻碍。

不要小看这种依赖性,如果家长不认真对待,它是可以一直延续到高中、大学、甚至孩子的一生。目前学校里,老师很愿意干的事情,就是给家长布置作业,要家长干这个,干那个。这时,如果家长盲目依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不注意这里面的问题,那就会带出一些问题。举个例子,老师很喜欢叫低年级的孩子家长给孩子听写单词。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家长念词,孩子写下来不就完了吗?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问题是,如果孩子能够写下来,家长听写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孩子已经会写了);如果写不出来,下一步家长又如何做呢?老师要家长听写的窍门就在这里。如果老师要求家长帮着学生背单词,那么家长就会说:“那你上课干什么了?”但是,如果老师只要求家长“听写”,老师就把老师的事情,转嫁到家长头上了。

学校里,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我就见过很多家长,他们自己不仔细想这些事情,一味地照着老师的办法干,其结果就是孩子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家长,发展到在学校不听课(在学校里玩,体现在上课不听课、说话、逗别的孩子玩等等,会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捣乱)的程度。对学生来说,反正回到家里以后,还要来一遭,为什么要在学校里解决问题?

一个孩子,缺乏独立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等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不会有人再每天晚上帮他做白天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等孩子到了社会上以后,更不会有人明确地和孩子说,你今天晚上回家的作业是什么(因为这违反劳工法)。但是一个人想干出任何漂亮的事情来,光凭早九晚五,不拿钱就不干,是不行的,一定要在家里做事。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是进步的根本。记得我当年在美国,我父母很多年没有机会来看我,后来他们终于来了。我父亲见到我的住处后,第一句话就说:“不错,到处都是书不错。”他接着说:太多的人,一从学校里出来,就觉得毕业就等于不再需要学习。然后,就不看书了。这很危险。其实,只要一个人喜欢看书,无论他看什么书,只要不是纯粹消耗时间的那些通俗小说,总是会有进步的。人生自己写自己的历史,靠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如果一个孩子一辈子被动学习,那么从学校出来以后,就很可能有一种“终于把书读完了”的感觉,而会停止读书。我就看到很多我的朋友家里,一个小小的书架上,一共只有那么几十本书,而且很多是工具书、垃圾书。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避免孩子的学习依赖性。当老师要求家长听写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和孩子解释:老师要我听写,如果你会,这是不必要的;如果你不会,光听写没有任何用处。这样,你就可以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记忆,“如果你记不住,再来找我。”至少在美国的学校里,学校的负担是很轻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主动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忙背单词,或者做类似的动作。我只这样地和我的孩子说了一遍,然后就再没有给他听写过,而且他每次的成绩都基本上是满分。(当他把Salmon拼成Samon的时候,我还表扬了他一番,因为他没有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思考拼出来的。)当他了解到,由他自己主动背单词,是最省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后,孩子就会很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的事情搞好。这样,一点一滴地,孩子就不依赖大人了。

在今天这个高科技时代,孩子们除了家长,还可能依赖高科技,如电子游戏、电视、种类繁多的通讯工具等等。很多新的科技产品,如苹果出产的iPad,搞好了,帮助我们干一些事情;搞不好,说简单了,就会让我们玩物丧志。这种玩物丧志,实际也是一种依赖。人的心理,对一个电子玩具一产生依赖,一没事情,就去玩这个电子玩具,而不会主动地去干什么正经事情。我们在餐馆里就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家在外面吃饭,大人都在聊天,孩子却在边上玩电子游戏机,一刻都不停。大人也不问问,这种情形有没有什么问题。我相信这些家长,都觉得孩子一玩电子游戏,就不再打扰大人了,这样挺好。但是,实际上,却助长了孩子对电子游戏的依赖。很多家庭,为了避免孩子依赖这些电子玩艺儿,把电视都给卖了。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里也一直没有电视,省得保姆带着孩子看电视。

第二,在美国,很多人讲一定要顺着老板,千万别和老板顶着干。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一个公司里面,最缺乏的就是经理人才,也就是那些能肩负起责任,能够自我约束,同时能够领导别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很多人齐心合力,把一件事情做好。

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顺着老板,那么没人会看到他是否具有上面讲的那些素质,等到公司要提升什么人的时候,老板自然不会想到他。

这一点,中国文化对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中国人见了孩子就用“乖”不“乖”来衡量。岂不知,“乖”就是听话,就是唯唯诺诺,也就是说没有主见,盲目地跟从他人的意见。在英语里,就没有乖这个字,因为大家不用这个标准来评价孩子。

第三,有了主见,还要有能力将这个主见付诸实施。这就要看一个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基本,就是通过讲理的方式,协调并且鼓励很多人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使劲。

这种组织能力,起源于孩子的幼年。很多孩子的环毛病,来源于大人带孩子时候粗心。当一个孩子有要求,来好好地和大人说的时候,大人不管;等孩子大哭大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人就妥协。这样形成的条件反射,进而培养的个性习惯,和社会上需要的恰恰相反。

我们在工作中就经常会遇见一些人,他觉得如果不没完没了地骚扰律师,律师就不会好好地为他工作。这种待人处事,缺乏真诚的做法,在一个团队里,是很危险的。

上面说过,唯唯诺诺的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做好,虽然提职的时候,老板想不到他,但是公司裁员的时候,老板也想不到他们;对于那些不能在一个组织中正常工作,而总是阴阳怪气、胡搅蛮缠的人,不光提薪提职轮不到他们,公司一裁员,老板就会首先想到他们,而且会想: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独立、有主见、讲道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做人要正,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不来那些没用的。这一条在中国可能会有问题,因为你在学校不给老师进贡,就不能受到平等待遇;进贡以后,就可以享受特权。进入社会以后,一个人不可能不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侵染。但是在美国,家长没有这个借口,孩子不正,基本上既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独立、有主见、讲理,而且各方面的要求,例如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教育的各方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外面唯唯诺诺的孩子,在家里往往是趾高气扬、胡搅蛮缠。没有自己管理自己能力的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进而有依赖心理,缺乏主见,缺乏管理他人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一旦家长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家长不主动地做什么,好习惯也会自己找到孩子头上。这就是教育得体的效果。家长注意得越早,越细心,就越早地进入这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孩子也就会自己把自己教育成有用之才。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工作应该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以前完成。

对于那些孩子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家长来说(特别是那些孩子已经上学的家长),孩子下次胡搅蛮缠的时候,就是家长开始尽做家长的教育义务的最好时机。

好孩子都有独立性;办事讲道理,不乱闹;凡事有自己的主见。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吃好、玩好、学好,才会精力十足,才会朝气蓬勃,才会活泼快乐,才会前途无量。

(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