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教育杂谈七:如何应付学校

这个题目,上文《教育杂谈六:当今学校的最大问题》里面已经基本上讲过了。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校都有一个受官僚体制操纵、沿用百年以前的形成的那个早就与今天的科技发展不相称的教育制度的问题。这件事,不是几篇文章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写了上篇以后,还有点意犹未尽,所以就再附加几点。

前些年,正当美国失业率低到创记录的时候,我的一个在中学当物理老师的朋友曾经向我介绍了一个调查:SAT分数超过50 percentile的人,有很多选择教中小学(美国的所谓K-12),但是在人们上岗5年以后,没有一个人还在教书。这说明庞大的官僚体制对于体制中的人起到了一个很大的压抑的作用。聪明人都不愿意呆在那里。结果,留下的,都是一些比较逆来顺受的人,或者是一些只想在家里当贤妻良母,不愿到社会上去奋斗的人。

这些老师最喜欢的就是俯首帖耳,叫他干什么就可以全部干好的学生。问题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成功依靠的,不是科科全优,而是可以把一件事做地道(这远远超过的一百分),做到有创见。我们走进一个商店,很容易区分出老板和雇员,区别就在于老板做事地道。雇员对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不如老板在乎。他们今天高兴,就好好对待客户;明天和老板怄气,就很可能将气转嫁到客户身上。今天的学校,最喜欢的,莫过于老实巴交的店员。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有老板心态的人。

更糟糕的,是老师之中,特别是在小学,女老师的比例奇高。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女老师,特别是脑子比较慢的女老师,通常不会了解男生。她们觉得,调皮捣乱就等于“坏”。美国有很多单身妈妈带儿子,这些单身妈妈本来就不了解这些男孩子的本性。这些孩子上学以后,这些女老师,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加重这种影响。这样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容易在孩子的性格上看出来。

举个例子,加州有所谓Special Ed班(有些学区甚至有Special Ed学校)。所谓Special Ed就是特殊教育。理论上说,是说把一些需要照顾的孩子搞到一起,这样方便学校为他们提供特殊照顾。但是,问题就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往往是有问题的孩子,包括从监狱里刚放出来的孩子,怀孕的女生,刚刚生育的女生,有残障的孩子。Special Ed的原意是小班提供帮助,结果却会迥然不同。

教Special Ed的老师都知道,你不能有一时一刻后脑勺对着这些学生,老师不能站在学生中间(一定要背对着墙)。不说别的,如果他们的眼睛离开了这些学生,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他们会立刻闻到大麻的味道。很多残障孩子的家长,说什么也不让他们的孩子去享受这种特殊照顾。

Special Ed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老师素质的问题。其实即便是监狱里刚出来的孩子,都是很幼稚、可爱、不坏的。他们的问题就是不怕和老师作对,而且为了在他们的朋友面前显示他们的能力,故意和老师作对。对于老师来说,认清这一点是打开这批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如果老师可以针对那些捣乱鬼,讲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件事可以简单到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即便是没什么意思的故事),都会导致这些最闹的孩子会出来管理秩序。孩子的求知欲是老师最大的同盟。但是,Special Ed的老师大都还不如一般老师,更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结果,就等于把这些孩子扫入了垃圾箱。

解决Special Ed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美国一堂课四十到五十分钟,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每节课少上五分钟,老师用这个时间,带着孩子在操场跑步。这样一来,原来嘈杂不堪的课堂,就变得完全可以上课了。目前学校里的问题,不是教师不知道如何解决,而是不愿意解决。家长要有意识地逐步告诉孩子学校的这个本质,不要让孩子太天真,然后产生困扰。学校和其他政府机构一样,是一个需要利用、对付的地方。老师只不过是挣钱吃饭的官僚而已。孩子的根本发展,和老师的切身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关系:你病的时候,老师怎么办?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带回家是不是?你病的时候,谁照顾你?爸爸妈妈还是老师?问过这几个问题以后,孩子就会理解这个关系,就会掌握分寸。换句话说,老师安排的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老师鼓励学生做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喜欢,不做也罢。这个掌握分寸的本事,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会很有用处。

学校的本质就是以一个模子,向所有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扣将过去。这样,老师才会有教了两年以后,就可以全然不动脑子,逼着眼睛都可以教的感觉。而孩子各有各的性格,家长需要的就是协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性格,这样才能增加孩子日后在社会上成功机率和降低成功的难度。换句话说,教育中共性的问题由学校解决,个性的问题要家长自己解决,不能指望学校。解决个性问题需要创造性。所以那些以工作太忙当借口,把一切推给学校的家长,就会出问题。

当年Bush总统到学校做毕业演讲时说过不少次这样的话:“下面的那些平均成绩是C的学生,你们听着,我站在这里就是一个铁证,你们是有前途的。”(当然,家长还是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得A,因为在美国得A实在是太容易了。)也就是说,即便孩子满足不了学校的要求,也不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功。但是,如果家长帮助学校把孩子的个性给扼杀了,那么即便孩子的高分,日后的发展也成问题。

刚来美国的时候,在大学里,我就听到过“C学生的报复”这种说法。也就是说,很多C学生,虽然在学校里不行,到了社会里,反而会很成功。无论从声望,还是从挣钱的角度,他们都远远超过他们的教授和成绩是A的同学。而且,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那些相对更乖孩子舒心,因为他们更能为所欲为,更能畅所欲言。

中国人的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事业没搞好,随即想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不想想孩子的兴趣在什么地方,孩子想干什么。这样家长,为了让孩子实现家长的理想,就成为了孩子实现孩子自己理想的绊脚石。所以说,家长的眼光要放远一些、宽广一些,这样孩子的眼光也可以放得远一点、宽广一些。能上好学校自然好;上不了,照样施展自己的理想,顶多路程长一点,时间长一点,但是要活出自己性格的关键不会丢。

(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