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教育杂谈十四:活到老,学到老

写了十三篇怎么教别人。其实,说到底,我见过的擅长教育别人的人,首先有能力教育自己。例如,一个拉里邋遢的人,很难教出一个利利索索的孩子;一个遇事就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的人,很难很难教出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如果一个人不意识到自由的唯一来源是人世间最高严格的一丝不苟,那他的孩子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可惜的是,学校里只灌输知识,并不教育孩子这些最重要的人生观。因此,人生观的形成和完善,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停地寻找自己爱好,不停地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市场需求和个人爱好的最良好的交叉点等等工作,就落到家长和孩子们自己的身上。对于孩子来讲,这是自学。对于家长来讲,因为言传不如身教,即使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讲,也是一个自学的问题。

当今世界,一切都突飞猛进;人的思想,不进则退。我见过的活得比较顺畅的人,个个都是自学专家,也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专家。如果孩子能和这些人充分接触,朝夕相处,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影响,这种教育是无言无形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我们的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不到从猿人进化到人类的一百万分之一的时间)。目前自然选择的减弱也降低了人类适应外界的速度。例如,我们的身体至今仍善于对付十分钟的压力(当动物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通过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进入高效运作状态),但是现代社会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是长期的压力。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一种处理长期压力的机制,所以就只好利用对付短期压力的方式对付长期压力。其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例如,最近的经济不景气,因为政府“救市”,使得企业家无法施展,而拖得很长。在经济危机的年代里,无论是老板还是雇员,都会遭受强大的压力。老板有一个寻找新机会,在困难经济中通过变通求生存的问题;如果老板变通不力,雇员就会面临被裁员的厄运。这种长期的压力,会造成我们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慢性高血压等。同时,我们饮食结构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从心理上来说,长期的外界压力使很多人就变得麻木,导致他们遇事不主动。遇到任何情况,我们就会条件反射式地拖,看能不能把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结果我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之下,加上不主动,人会变得非常懒。孩子看到了,就会去模仿。

为了调节心理,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事情,这样可以骗过我们的心理机制(当我们采取行动以后,我们的心理就会迅速,而且是自动地放松下来,因为只要我们没有被动物吃掉,我们的心理就会自动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成功了。)这也就是很多人嗜赌、拼命找女人的原因,因为在压力下,赌博一场,会骗过我们的心理系统,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古人讲要放弃俗欲,我的理解就是不要用这些办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自古大隐居尘世”也是这个道理。

当今社会越来越复杂,懒惰对我们的学习会造成阻碍。虽然从短期看,我们的逃避会减少心理压力,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懒惰会导致我们缺乏对世界的了解,进而降低我们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的应变主动性和正确性。一般来说,有逃避心理的人会被动绥靖。逐渐地,我们就会眼不见为净,对世界的了解会逐渐减少。当我们不了解情况,及所面临事物内部道理,我们就很可能无法找到最佳的应付这些问题的方法,因而遇到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结果被迫人云亦云,盲目随大流。

上面讲到的很多问题,例如我们自身的生化、内分泌结构,是不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只可能尽量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弥补我们的不足。除了积极主动之外,我们的办法就是自学。喜爱学习的人,遇到事情就会研究,这样自然就可以骗过我们自己的内分泌系统:我们了解了问题,寻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会导致内分泌系统不再收缩心肌,加强全身脏器供血,因而降低患高血压的机率。而且,知己知彼会提高我们在今天这个竞争社会里获胜的机率,这样也会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从另一个方面讲,有学习习惯的人都了解,学习是有乐趣的。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得太累了,我就开始学西班牙语。当时住在我家里的一个亲戚就对此极其不解,开玩笑地说:你不是有什么病吧。和其他的消遣(例如喝酒、打牌)比,学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一种主动乐趣。与学习相关的一个消遣是另一个主动过程:体育锻炼。这两者必不可少。经常学习,然后有几个朋友,过一段时间聚一聚,交流一下思想,其乐无穷。

中国人在这点上做得远不如白人。我以前认识一个大陆留学过来的伯克莱教授,他来我家,看到我的书,竟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这些书是买房子的时候和房子一起买来的吗?”我就和他说:“这些书是我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亲自一本一本地买回来的。”结果,据说这位教授工作干得直便血,人家也不给他终身教授职位。美国这个地方,如果你好几次拿不到终身教授职位,就要自动离职。在被逼到死胡同以后,他就海归了。据说海归以后,摇身一变,变成一方专家。到处有人请他干这个干那个,忙得不得了,相当风光。

一个人的修养,到了一定年纪,就装不出来了。对于步入中年的人来说,修养是写在脸上的。即使一眼看不出来,共事一个星期一定会原形毕露。因为无论是好习惯还是恶习,都根深蒂固,很容易显示出来。很多中国人来美国留学,靠钻劲死读书,结果出的论文的确比别人多,但是心理问题达到临床的严重程度,自己还不知道。等到了教授投票生终身教授的时候,自然就会遇到问题。然后下不来台,只好带着一大堆心理问题海归。

在中国,很多人觉得努力最重要。在美国,大家觉得兴趣最重要。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看家长和外国人的通信,就发现,外国人特别喜欢说到一句话就是对什么什么感兴趣。美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一样。到了大学,我的英语硬起来了,就开始为他们的信捉刀,愈加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心里总觉得这些外国人真开玩笑,就算他们那里没有一切都由党安排,难道你兴趣一变,就换工作?所以当时以一种入乡随俗、跟着起哄的心态,我也动不动就写我对这个感兴趣,对那个感兴趣。

刚到美国的时候,被恶霸(又称导师、博导、老板、或者教授)恶性欺负,搞到我对物理研究兴趣全无,结果用写作维持心智健全。前些天,我去看斯坦福大学看一个老朋友,二十多年没见了,她主动提起我当年在弗吉尼亚通过写作维持心理平衡的事。现在讲起来,真是不堪回首。

在美国大学研究院被逼过的人,很难有什么真正的爱好。从七十年末到今天,来美国的中国杰出年轻人,不下几十万。在学术界里,没有一个真正大放光彩的。这就说明美国大学对理科博士生的压迫,远远超过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程度。我当时从大学出来以后,心理留下的阴影,也是很多年挥之不去。我来美国之前,我的八卦掌师傅还说,我的心理可以顶住美国的压力。不是他过高地估计了我,就是他过低地估计了美国大学的这些恶霸的能力。我今天从象牙塔之外,向象牙塔里看,基本上可以确定,我师傅犯的错误是过低地估计了这些恶霸。

对于我个人来说,真正有规模、有计划的自学,是从大学出来以后开始的。我开始学习哲学,西方历史等,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西方社会的一种好奇心。我当时的问题是:难道如此不讲理的社会竟能这么强大?当时我一方面生活在正常社会里,另一方面努力学习西方历史、哲学,慢慢地就懂得了西方社会的本质,这个本质,在学校里是看不到、学不到的。

人在社会里,有时需要作一些决定。例如,当时我在洛杉矶dot com宦游开发部主任。在dot com走下坡路的时候,黄了一个dot com就再找一个。走来走去,走到了尽头,就要决定下一步要干什么。当时的状况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办法。数年以后,各有各的结果。对于我来说,从技术、管理里面彻底跳出来干律师,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决定。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我一辈子读的书,通过做事得来的经验,目的就是为了我做那个决定的那一刻,因为当时我并不完全知道律师这一行是怎么一回事。今天,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讲,这个决定无疑对我本人是完全正确的。(当然,换一个人,因为兴趣不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现在,作为一个律师,我需要了解极为广泛的知识。对于一个喜爱自学的人来说,这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每天学习,然后研究对付各种问题的办法,对于一个喜爱思考的人来说,实为幸事。当年我想以研究物理为业,其实真正期望的,也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问题没有出在物理上,而是出在了大学这个系统上。在美国摸爬滚打二十年,最终竟然达到了我刚来美国时的梦想,真正过上了一杯茶、一支笔、一张纸的生活。但是这个途径是我事先万万想不到的。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去的是当年杰斐逊建立的弗吉尼亚大学。在弗吉尼亚大学,人人都没完没了地讲杰斐逊的事,包括请正在当农民的杰斐逊的后代来表演当年杰斐逊做过的事情。当年我曾经问过这位杰斐逊的后代:你为什么不搞政治?回答是:我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想当农民。我当时可是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寻找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然后生活出意境来,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课题。只有找到自己的路的人,才可能活得有意境。和找自己的路相辅相成的,是学到融会贯通。与此相反的,无论是为挣钱而挣钱,还是躺在父辈的银行账号上为花钱而花钱,都会将人生引到悲惨的道路上去。美国很多的富人都愿意把钱捐给慈善事业,而让他们的孩子自己出去奋斗。相对来讲,中国的富人却常常抱着下一代不愁没钱花的思想,不抓教育,一味地惯孩子,结果亲手把自己的宝贝孩子变成废物。

说来说去,一个美好人生的基础是自学,自我开发,然后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然后才会有自信,才能活出意境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其实是纯粹描述性的,因为只要孩子尝到自学的甜头,他们是不会停止的;反之他们也不会“活到老,学到老”。引导孩子自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长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从开发自己的人生入手,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花一些时间,让孩子了解我们,这样孩子就会看到自学的乐趣和力量,进而心甘情愿地模仿。

换句话说,与其对孩子进行空洞的、他们无法理解的言教,不如家长们开始自学,然后让孩子来模仿。这样,一方面从思想上武装了自己,另一方面又教育了孩子,可称一举两得。

(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